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焦点新闻焦点新闻

再保险“国际板”启动运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迎首批15家机构

查看 鸿象有喜 的更多文章鸿象有喜2023-10-29【焦点新闻】34711人已围观

作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一张闪亮的名片,今年的再保险大会同样落地了许多重磅项目:一是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运营,及相关配套规则文件同步发布;二是首批15家机构入驻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三是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正式亮相。

再保险“国际板”加速建设,标志着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再保险“国际板”启动运营

再保险的交易周期长、环节多,人员面对面磋商是行业惯例。从国际经验看,依托场内市场的集中交易组织方式,有利于信息交互和信用增进,更符合机构间大规模协作生产的客观规律。再保险“国际板”聚集了国内外再保险经营主体、专业人才、风险资本、业务信息等要素的场内市场,填补了我国再保险市场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空白。

根据规划定位,再保险“国际板”将重点服务国内市场、国际分出和国际分入三个领域。其中,国内市场是基础。再保险“国际板”将发挥信息集中交互、业务存证、账单签署、集中清算结算等功能,提高市场运营效率和信用水平,以高效有序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增强对境外机构、人才的吸附能力。

对于怎样建设好再保险“国际板”,上海保险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任春生表示,将立足基础设施定位,充分尊重市场和行业运行惯例,不直接介入交易、不干扰价格形成,重点弥补市场不足,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场内市场价值。

一是前端通过要素集聚为交易“促活”,提供集中办公场所和交易设施,提高信息交换的可持续性和交易达成率。

二是中后端通过数字新基建为交易“提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平台,专注提供标准化的中后端系统服务。

再保险“国际板”启动运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迎首批15家机构

三是完善规则机制为交易“拓面”,积极争取承接监管政策试点和地方营商政策支持,促进保险、再保险交易机制创新。

四是加强监测自律为交易“体检”,强化系统风险防范。

五是深化国际交流为交易“破圈”,加强与全球保险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参与度和话语权。

会上,再保险“国际版”四项配套规则文件同步发布。分别是《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国际分入业务登记规则》《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国际分入业务交易规则》《关于开展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国际分入业务统计工作的通知》《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再保险业务适配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再保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特征系数操作指引》。

上述规则是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意,由上海保险交易所发布的首批市场规则,以跨境再保险业务为主,涵盖登记管理、再保险交易、保费统计、差异化偿付能力因子等方面,助力打造交易风险更低、信息透明度更高、交易要素更为集中的对外开放窗口,为全球风险分散提供更为透明、有效的承保能力。

首批15家机构入驻

打造国际一流的再保险中心,一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

2023年6月,原上海银保监局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在上海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明确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路径,形成了各方政策支持合力。

时隔仅4个月,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迎来首批“住户”,分别为: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大地财险、中华财险、阳光财险、三井住友、安盛天平、国寿财险、紫金保险、黄河财险、中意财险、泰山保险、东海航运、国任保险,形成初步机构集聚形态。

上述15家入驻机构申请已经全部通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在本届上海国际再保险大会上集中签约,标志着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机构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入驻的境内外机构数量、登记交易规模、清结算体量、产品创新活力等都将成为衡量其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上海保险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峰说。

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也正式亮相本届大会。该平台是国际一流再保险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的“数字内芯”,可在保证各方信息安全、加密和不可篡改的基础上,为再保险交易提供业务询价报价、签约存证、账务清算、跨境结算等数字化交易服务功能,有效推动行业线上化、智能化转型,并为全流程监管、穿透式监管和精细化监管提供更加有效的实施工具。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提出要以再保险“国际板”为载体、在临港新片区打造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据了解,临港新片区已面向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出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政策,与差异化监管政策形成有力协同,基于领先的数字化新基建对再保险交易实施监测分析,实现营商环境的“精准滴灌”,更好地辅助监管开展制度创新和压力测试,从而形成资本充足、机制完善、人才汇聚、运营高效的国际再保险功能区,深化功能区服务经济、贸易、金融领域改革的作用,不断完善保险为实体经济、贸易、航运、金融安全等提供安全、可靠、多元的风险分散保障路径。

需重视相关风险

再保险“国际板”的推出,为再保险事业发展带来重要的政策红利,为我国再保险业深度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创造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这一战略机遇,全力助力我国再保险业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高质量的发展是再保机构、再保人一直思考的话题。

“国际化是再保险的天然属性,再保险国际板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再保险业进入双向开放的新阶段。”中国再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春雷认为,再保险业要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提升专业性,主动将行业发展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进程。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绿色能源转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全球气候变化与巨灾风险治理、养老保障体系搭建等关乎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和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完善保险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创新产品供给,充分发挥再保险分散行业风险,稳定经济运行,促进创新融合的独特价值,助力中国保险市场向全球第一大保险市场迈进。

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中国分出至境外保费规模约1120亿元,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与全球再保险市场进一步双向融合仍需加强。

此外,再保险业天然具有平台型公司的独特价值,要充分发挥保险业数据资源聚合和跨行业数据连接优势,全面推动直再融合、产业融合和政企融合,打造“再保+科技+服务”新模式,构建“科技—产业—保险”循环畅通的生态圈,逐步实现从被动的损失分摊向主动的风险减量全过程管理转型,从单一风险保障的提供者向综合风险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转型,在全面融入社会风险管理大生态的过程中,扎实走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海再保险中心要建设‘国际板’,一定要高度重视国际市场业务所面临的相关风险。”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忠曜直言。首先,全球气候变化叠加厄尔尼诺带来的自然灾害影响、地缘政治影响等都给相关险种业务带来很多损失。其次,全球通货膨胀对再保长期业务,特别是有长尾风险的责任险业务今后的赔付带来很大的压力。

“全球数字化经济推动,在网络安全领域、能源生产领域,特别是在全球的供应链变化转移当中,在营业中断方面都有很大风险,这都是做国际业务走向海外需要高度重视的。”王忠曜说。

Tags: 能源 金融 实体经济 养老 科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