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技创业科技创业
中国企业出海迈入“集群时代”,云厂商生态角逐加速驶向“深水区”
鸿象有喜2025-04-20【科技创业】30211人已围观
随着生成式AI(人工智能)向Agent(智能体)演进,中国出海竞争已进入生态体系维度。在这一进程中,云服务厂商不再是单纯的基础设施提供者。
4月16日,在“2025亚马逊云科技出海大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全面升级中国企业出海业务战略,推出“亚马逊云科技ISV出海计划”及“智能家居及消费电子出海加速计划”。
“生成式AI改造的不是底层技术,而是业务场景本身。”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行业集群总经理沈涛在同日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强调。在沈涛看来,随着中国企业出海进入深水区,从单纯的产品出口转向“研发+制造+供应链”全链条出海,云厂商的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图片来源:亚马逊云科技公众号
中国企业出海迈入“集群时代”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舞台。与此同时,企业出海的趋势和特点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中国企业出海历经近二十年‘五个阶段’,从改革开放鼓励走出国门,到并购扩张、互联网电商海外布局,再到如今广泛客户群体包括中小客户出海,以及行业客户以行业集群方式出海。”沈涛表示,企业对云厂商需求从单一云资源转变为全方位需求。既要领先的云科技产品和服务,也要生成式AI创新产品改造现有产品,同时满足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如欧洲和中东的数据强监管地区。
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和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保持技术领先,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基于生成式AI解决方案改造原有业务和产品,跟国际最先进的生成式AI产品和应用,与本地合作伙伴进行快速结合,可保证企业业务场景的先进性。”沈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沈涛介绍,亚马逊云科技正在通过提供三层架构的生成式AI技术和产品能力来支持出海企业。生成式AI是当前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也是亚马逊云科技重点投入的方向之一。生成式AI的特点是业务驱动、场景驱动,它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需求,自动生成符合场景要求的解决方案。
场景同时是企业应用AI时的关键要素,出海客户对AI的诉求从自身业务场景出发,不同行业业务场景不同,如电商、智能制造、汽车、游戏等行业都是创新领域。在进度上,互联网类用户新技术普及更快,企业则更看重安全合规及应用场景与业务场景的结合。
谈及最新的AI 趋势,沈涛表示,从去年“百模大战”后,行业焦点正转向如何构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上层应用,而Agent展现出巨大潜力。
“大语言模型本身不能带来业务价值,在大语言模型的基础上,可以构建的无非一个是Agent、一个是应用,而Agent智能体其实是非常有市场潜力的。国外的Agent更多关注深度搜索和编程方面,注重To B端,跟国外的这些生成式AI Agent相比,中国的Agent比如Manus则是To C端,它最终是要解决用户的任务,而把很多编程任务放在云端,这也是Manus出圈的一个原因。”
合规战+生态战:中外云厂商生态角逐加速驶入“深水区”
在这股出海浪潮中,中外云服务厂商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亚马逊云科技、微软Azure、阿里云、腾讯云等厂商纷纷加码出海服务,在基础设施、合规能力、生态建设等维度展开全方位较量。
这场关乎中国企业全球化命脉的云服务之争,已然超越单纯的技术比拼,演变为综合服务能力的生态竞争。
“如今的全球化就是本地化。现在中国企业要走向全球,最需要打破的壁垒就是在本地化落地的能力。”沈涛说,在助力中国企业出海的过程中,亚马逊云科技不仅提供了深层次的AI技术支持和丰富的合作伙伴资源,还通过其全球资源,帮助企业实现本土化运营与国际化视野的有机结合。
对于出海客户,沈涛表示,出海客户在海外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地缘政治、法律法规、生成式AI技术应用、本地化运营等。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云服务成为企业出海的关键支撑。
企业在海外运营需要强大、稳定且灵活的IT基础设施,以满足数据存储、处理、应用部署等多方面需求。同时,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复杂的法规政策、网络环境,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合规能力、本地化服务能力也至关重要。
例如,在欧洲市场,云服务厂商需要严格遵守欧盟的数据保护法规,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和合规。在中东市场,云服务厂商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市场规则,为企业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服务支持。
此外,企业在海外市场还面临着本地化运营和生态融合的挑战。如何在当地建立起有效的运营团队,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融入当地的商业生态,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谈到未来发展时,沈涛表示,中国企业出海的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行业参与者能做的就是用确定性管理自己的不确定性。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Tags: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 股票 (1278)
- 投资 (2838)
- 汽车 (1013)
- 新能源汽车 (355)
- 新能源 (685)
- 能源 (983)
- 债券 (517)
- 中国人民银行 (119)
- 宏观经济 (206)
- 时政 (162)
- 半导体 (177)
- 金融 (1466)
- 实体经济 (248)
- 利润 (867)
- 会计 (219)
- 医疗 (564)
- 基金 (691)
- 养老 (160)
- 科技 (1435)
- 股东大会 (153)
- 股东 (615)
- 期货 (137)
- 药品 (174)
- 银行 (736)
- 证券 (847)
- 法律 (435)
- 经济 (1233)
- 人民币 (216)
- 农业 (231)
- 建筑 (180)
- 电商 (174)
- 董事会 (114)
- 利率 (154)
- 大数据 (142)
- 上海 (266)
- 保险 (467)
- 互联网 (193)
- 科学 (286)
- 疫情 (250)
- 民生 (112)
- 交通 (310)
- 董事 (121)
- 手机 (156)
- 保险公司 (187)
- 商业 (272)
- 健康 (341)
- 大学 (132)
- 文化 (271)
- 花 (284)
- 专利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