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股票基金股票基金
【奋进的春天】玉米粒里寻“粮策”
鸿象有喜2025-04-07【股票基金】16272人已围观
【追梦路上,我们都是主角】
东风拂柳,绿意报春。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
大江南北、各行各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带着亿万人民重托,将又一次赴会履职、共商国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地高质量发展不松劲,人民逐梦幸福生活不停步,代表委员挺膺担当不懈怠。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
光明日报、据报道2月24日起推出《追梦路上,我们都是主角》系列代表委员履职手记,邀请部分代表委员,聊聊行进路上身边人的暖心事、关心事,说说他们的感悟、建言。
玉米粒里寻“粮策”
讲述人: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
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我始终认为个人的学术追求必须与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紧密相连。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我向总书记汇报了高蛋白玉米研究的进展情况。我国饲料蛋白缺口大,大豆进口依存度高,加之耕地有限,发展高蛋白玉米替代大豆进口,是个新路子。
在我国粮食安全领域,面临着一个“隐形挑战”——大豆进口依存度长期超过80%,饲料粮结构性短缺制约畜牧业发展。2023年全国两会,我提出发展高蛋白玉米替代大豆进口的提案,引发广泛关注。这一提案的背后,是我和其他团队10余年科研攻关的努力。
长期以来,我们在科研领域存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脱节的问题。如果育种专家只管产量指标,不管饲料企业的现实需求,就会导致大量无效创新。既然我们生产的玉米70%以上用于饲料,那就得想想猪吃了,肉长得好不好,鸡吃了,蛋下得多不多。缺蛋白,提升玉米的蛋白含量是一条路径——因为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大,年产量达2.9亿吨,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新增290万吨蛋白,如果能有效利用,相当于少进口700多万吨大豆。
我们不仅关注“实验室里的革命”,也聚焦“土地上的变革”,让成果变成老百姓饭碗里的实惠。通过技术攻关,我们的科研团队以基因组育种技术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出了蛋白含量超过10%的品种,目前已经实现大面积推广。
我们计划分四步走。第一步的目标已经实现,下一步要在2027年实现12%高蛋白玉米品种的推广应用,2030年实现15%高蛋白玉米的品种突破,2035年不仅蛋白含量进一步提升,更要进一步优化蛋白质的品质和氨基酸的比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需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我今年准备的提案,依然聚焦于推动发展高蛋白玉米。我将立足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继续积极建言献策,当好田野守望者和追梦人。
总策划:杨谷
监制:张宁 廖慧
统筹:张璋 王宏泽
视觉设计:杜丹
采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建宏 张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欣然
制作:王宏泽
[ 责编:袁晴 ]Tags: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 股票 (1278)
- 投资 (2838)
- 汽车 (1013)
- 新能源汽车 (355)
- 新能源 (685)
- 能源 (983)
- 债券 (517)
- 中国人民银行 (119)
- 宏观经济 (206)
- 时政 (162)
- 半导体 (177)
- 金融 (1466)
- 实体经济 (248)
- 利润 (867)
- 会计 (219)
- 医疗 (564)
- 基金 (691)
- 养老 (160)
- 科技 (1435)
- 股东大会 (153)
- 股东 (615)
- 期货 (137)
- 药品 (174)
- 银行 (736)
- 证券 (847)
- 法律 (435)
- 经济 (1233)
- 人民币 (216)
- 农业 (231)
- 建筑 (180)
- 电商 (174)
- 董事会 (114)
- 利率 (154)
- 大数据 (142)
- 上海 (266)
- 保险 (467)
- 互联网 (193)
- 科学 (286)
- 疫情 (250)
- 民生 (112)
- 交通 (310)
- 董事 (121)
- 手机 (156)
- 保险公司 (187)
- 商业 (272)
- 健康 (341)
- 大学 (132)
- 文化 (271)
- 花 (284)
- 专利 (143)